最值得登場武將-吳國 真三國無雙未登場武將介紹 真三國無雙8有哪些新武將

來源:樂享遊戲吧 1.91W

程普—三世長將激周郎,勝券在握皆釋然

簡介:字德謀。東漢末年江東宿將,歷任三代孫氏家族重臣。《三國志》述程普最初在州郡任吏,有容貌有計略,又善於應答論辯。曾先後活躍於討黃巾、反董卓等時期,孫堅死於襄陽劉表之手後又隨孫策平定江東,更是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反覆平定了會稽的山賊動亂。公元200年孫策長逝,程普在原駐地鎮守後再一次於孫權的帶領下繼續征戰,在諸多抵曹戰役中屢立功勳,後於建安十五年周瑜死後代領南郡太守,也因其在吳國諸將中年事最長,故常被尊為“程公”。程普的卒年不詳,《吳書》相傳其因殺死眾多背叛者並投屍火海不久身體便受到影響,於百日後病死。孫權論程普之功,封其子程諮為亭侯。

主要事蹟:宛縣鄧縣一帶進擊黃巾賊黨並隨孫堅在陽人擊敗董卓披身創傷、孫堅死後隨孫策攻打廬江並在五年內東征西討進擊劉勳黃祖等人平定江東、孫策逝世後與張昭共輔孫權平定叛亂、赤壁時期與周瑜為左右督破曹操於烏林、攻打南郡大破曹仁、演義討董時期斬殺華雄副將胡軫、提議到達洛陽的孫堅拾奪玉璽從長計議、襄陽追擊黃祖並大敗蔡瑁殺死呂公、吳郡徵劉繇大戰太史慈並多次救援孫策、夏口之戰與甘寧合力擊殺黃祖、合肥作為本營援軍危機中救助孫權

涉及戰役黃巾之亂、陽人之戰、玉璽爭奪戰、襄陽之戰、江東平定戰、小霸王慘禍、夏口之戰、赤壁合戰、南郡之戰、合肥之戰

個人分析:人們常說程普、黃蓋、韓當早年發跡於孫氏基業,不過細看之下倒會發現如果僅是拋開黃蓋平山越而歷任多縣縣令的那段描述,程普在赤壁以前的文獻記載恰好是三人中最多最詳密的,這點本人相信原因可能也正如《三國志》記述的“普功為多”,特別是曾隨孫策陸續轉戰廬江、橫江、曲阿、烏程等多達十二個地方領域這點;赤壁之戰時,原本擔任先登校尉的韓當被遷為中郎將,而同樣在孫堅時代便早已開始戎馬生涯並將縣區管束得十分貼服的黃蓋,又似乎直到他不慎中流矢落水被士卒及韓當救回以後方才升至武鋒中郎將,唯有程普與周瑜共同分擔抗曹作戰之際的左右都督。與此同時程普時而樂施捨、喜於結交士族官員等有名望地位之人,不難發現其除了自身原本對孫氏的力竭奮戰,也確實不乏為人所尊的一定魅力。

登場值:8.9分,程公作為一名老一輩江東先代霸業起步時期重臣,已幾乎可以認定是一個不可能不與各位相逢的武將。而有關歷史上年長的他表現出的老壯姿態,主要出於《江表傳》的陳述:當時的程普曾可能因能力上的不信任而數度輕視侮辱周瑜,但周瑜每次都回避了和這位長者的正面交鋒,並始終不計前嫌才讓他愈加感受到了其寬巨集的氣度;同樣在演義中,作為赤壁前哨戰之一的三江口會戰前夕,程普亦同樣因周瑜的爵位居於自己之上而深感不快,甚至令長子程諮代己列陣,直到程諮告訴父親自己親眼看到了周瑜身為一軍主帥的膽氣方才意識到了錯誤,並立即回營發表謝罪。就小說而言,程普與黃蓋韓當之間的關係顯然體現在早期的一同鏖戰、一同拔劍對峙顏良文丑等等,可謂一道吳勢力的典型標誌。


徐盛—巧退魏師性勤強,文向難縱稱蕃辱

簡介:字文向,孫吳名將。徐盛以寡兵退敵而聞名,最初在孫策守江東時期抵禦黃祖的進攻;其後又在合肥、濡須口等多場抗魏戰役中皆有奮勇表現。洞口之戰時,徐盛更是獨自對峙曹休使其知難而退由此大受孫權的讚賞;而他最具代表性能力體現的一次勝績應該便是公元224年曹丕再度南下所發生的廣陵之戰,徐盛在石頭至江乘兩地建造長達數百里的疑城假樓成功對之迷惑,又一次抵禦了曹魏的侵襲。此外,《三國志.吳書》的徐盛將軍與程普、黃蓋、甘寧等十二人被合列為“江表之虎臣”。

主要事蹟:以不到兩百人的兵力擊敗黃祖之子黃射的千餘大兵、討伐臨城南阿等地的山賊、濡須口率軍在暴風來臨時上岸殺退魏兵、隨呂蒙便衣渡荊州、夷陵之戰後劉備伐吳徐盛連連攻取多處營寨立下功績、曹丕三路伐吳之際徐盛與呂範全琮渡江拒敵並獨自迎接曹休的進攻以少勝多、曹丕大軍再度南征徐盛提前獻計在建業周邊建築圍欄與籬笆製造假象成功迷惑敵軍、演義多與丁奉共同出戰並在最初的赤壁之戰因周瑜對東風被喚出的疑惑和恐懼而受命參加暗殺諸葛亮的計劃、南郡救周瑜於亂軍、江東追襲私奔逃亡的劉備孫尚香、石亭擊敗魏將張普並全力追趕曹休

涉及戰役柴桑防衛戰、赤壁合戰、南郡之戰、隔江鬥智、濡須口之戰、合肥之戰、暗渡荊州、麥城之戰、夷陵之戰、洞口之戰、廣陵之戰、石亭之戰

個人分析:從徐盛原本在史書上所留有的事蹟看,他最為著名的功績除了以寡兵勝眾之外,便是廣陵戰役中兵不血刃計退曹丕成功防守吳國的東海之濱;然而《三國演義》裡的徐盛形象相比之又更為豐富多姿,其與丁奉幾乎每次同時隨軍出征更是在早期幾乎成為了周瑜倚為屏障的左右臂,活躍期又十分長久充實了劇情表現力的可觀性,完全得以滿足幾近所有的無雙化必要基礎。徐盛唯一一次出師不利應該便是孫權徵合肥時因受到張遼等人的突襲而不敵退陣,不過這一敗後來得到了潘璋的救援。

登場值:8.7分,與程普一樣是位登場懸念很小的武將。徐盛在孫權向曹丕稱臣時曾因魏國使臣邢貞的驕縱蠻橫而感到恥辱不禁流淚,由此亦能看出其不願屈服人下的好勝一面;而實際上儘管小說中徐盛、丁奉二人幾乎同輩相望,但丁奉的史書記載卻顯然始於東興之戰的雪中奮兵,在此之前的事蹟記述量是遠遠不及於徐盛的,可見兩者間重點戲份的時間段落之差,一個主在中期另一個主在後期;另外又因為《三國志》對丁奉描述的“少以驍勇為小將,屬甘寧、陸遜、潘璋等”的關係,證明丁奉在過去已太多次的成為了很多知名人物的麾下小將,故在無雙系列的原則上必當還是要刻意區分一下兩者的輩分差別,個人認為徐盛作為丁奉的前輩登場是最為恰妥的,性格表現也應更為靈活與矯健,與其形成鮮明對比。另外劉義慶的《徐州先賢贊》述“孫權每選出戰者,盛常在前”,此句指出的既包括了徐盛最先被孫權命以征討,亦可能還有他時常主動擔當先鋒的意思。


諸葛瑾—東吳溫雅諸葛虎,竭保二分大計圖

簡介:字子瑜。東吳名臣、將領,諸葛亮堂兄諸葛恪之父。諸葛瑾為人雍容大度溫厚有信,曾多次在吳國與蜀漢產生僵持時介入糾紛,並婉轉消除了孫權與朱治間的長久隔閡助其解開心結,至此備受各方周圍人的信任;公元219年隨呂蒙討關羽,隨後又在魏國三路伐吳之際擔任援軍帶兵解救孤兵困惑於江陵城的朱然,但因夏侯尚火攻船隻而無法行軍,幸好及時得到了潘璋的救援,加之朱然自身的堅守才得以保全回師。黃武五年曹丕逝世,身為左將軍的諸葛瑾被委任兵分兩路攻取襄陽卻不慎敗於司馬懿,不久又在孫權稱帝的前四年官至大將軍,於公元236年再度協同陸遜攻伐襄陽,期間兩者共同配合相互信任在魏軍的逼迫下安然撤退。此後的諸葛瑾還參加了赤烏四年的伐魏作戰,但在同一年便去世,壽終前命人簡樸安葬。

主要事蹟:赤壁之戰後幾度受託出使諸葛亮劉備索取荊州支配,並在後期以書簡力圖講和吳蜀關係促使夷陵之戰後雙方復歸同盟、參與夷陵之戰在火計之下隨軍攻破敵方營寨、江陵之戰與潘璋合作保全軍隊救出朱然、孫權北伐之際與陸遜默契配合在危急關頭確保退軍、曾幫助孫權消解其與朱治的隔閡並打動孫權赦免殷模又在虞翻遭流放之際為其求情深受尊重感謝、演義盡力勸阻太史慈與同鄉人戈定潛入合肥刺殺張遼但未果、曹丕伐吳之際與陸遜合力擊敗攻打南郡的大將曹真

涉及戰役赤壁合戰、合肥之戰、麥城之戰、夷陵之戰、江陵防衛戰、第二次合肥新城之戰、赤烏伐魏作戰

個人分析:演義中的諸葛瑾其實早在赤壁之戰前便已經作為用以籠絡兄長的使臣而受到孫權的委託,不過結果卻是被諸葛亮的三寸之舌所折回,也由此讓周瑜首度對後者萌生了十分強烈的恨意。諸葛瑾是一個被孫權常年信任有加的親信重臣,曾與魯肅一同被引為賓客,但他一直沒有登場於無雙系列的原因應該也必然與其小說中數次顯露出的狼狽舉態有不小的聯絡。演義中的諸葛瑾形象十分孬賤,曾屢度被關羽、劉備二人怒斥驅逐而導致索還荊州、提親緩和等計劃受阻,甚至連自己的性命都幾乎是因蜀方顧慮諸葛丞相的顏面而勉強保全的。不過史書記述的諸葛瑾儘管本質上也未必能算個功績卓越的武將,但他最便於在劇情中表現的除了其豐富的人物關係,還有曾被孫權稱為與自己有“死生不易之誓”的知己這一象徵意義的身份上。

登場值:8.5分,這個“死生不易之誓”從何而來?諸葛瑾雖為諸葛豐之後但算不上江東名門,又並非一屆發跡始於孫策時代的元老,卻在早期接連歷任長史、宣城侯、宛陵侯等重要官職,原因難道不是因為他明確知道在孫權眼皮底下最容易明哲保身的是哪種人?人們說諸葛瑾是個出了名的“溫和派”;事實也確實如此,諸葛瑾的一生從未得罪過任何人,特別是相比一直讓孫權屢屢敬畏且心裡不舒坦的張昭、虞翻等人而言;不僅如此,還幾乎能在每次別人危難的時候出面幫忙,甚至解開了主君和老將間的疙瘩。《江表傳》孫權評價諸葛瑾“非道不行,非義不言”,意思說的正是他不但懂得當官,還非常瞭解怎樣做人。而至於他被重用的另一個關鍵點,很大程度還在於政治因素,即所謂“調劑性”。這點尤其是在功勳老臣、士族官僚的各自理念、性格處事的衝突上顯得格外明朗;最重要的誰讓孫權就喜歡顧雍、諸葛瑾這類能夠看清自己的作用又明知進退的人呢?踏實低調的下屬人人都喜歡,這是從古至今的常理了。討厭諸葛瑾的朋友也不算少,原因大多是他戰績真的不怎麼出眾;而無雙系列中,諸葛瑾的價值應該就在於他作為東吳奪荊州後天下二分大計的挽回性,並且他最需被定義的形象也必然是以其最拿得出手的“廣闊人脈、良好人緣”成為眾多人物的牽連線。另外《古今譚概》述諸葛瑾面長如驢,與長子諸葛恪亦發生過一出奇談。


朱然—睿智督策築勳成,韜略重鎮顯將威

簡介:字義封,吳國著名將領。原姓施,毗陵侯朱治之侄,年幼時曾與孫權同窗共同學習,孫權繼承孫策後被任為山陰令督領五縣,討伐山越鎮壓叛亂,並在建安二十四年隨呂蒙共同截擊棄城而逃的關羽;關羽死後朱然又與陸遜韓當等人相互配合擊敗劉備。不久,曹丕伐吳攻江陵,朱然通過睿智成功抗擊了曹真張郃等魏將的侵入一時間名震敵國,此後更是在多次對魏作戰中有所表現,包括柤中回朝等。朱然在赤烏九年官至左大司馬、右軍師,三年後因病情加重而離世,孫權為之痛而素服作哀。

主要事蹟:作為山陰令用一個月的時間平定山越、隨呂蒙潘璋合力截擊擒獲關羽父子與趙累、夷陵之戰大破劉備並阻斷敵軍後路、與駱統陸遜看出曹丕集結軍隊圖謀東吳的詭計、以少勝多看破魏軍的戰術漏洞攻下軍營斬殺姚泰成功保衛江陵城致使曹真張郃等人無功而返、石陽協助潘璋拒敵引軍撤退、石亭牽制曹休呼應陸遜擊敗敵軍、兩次出征柤中一帶戰退魏將蒲忠胡質李興等人殺死叛賊馬茂並順利凱旋、與全琮成功上疏使孫權寬恕周胤、曾為呂蒙臨終前親口承認可代己者堪比陸遜

涉及戰役山越討伐戰、濡須口之戰、麥城之戰、夷陵之戰、江陵防衛戰、石陽之戰、石亭之戰、赤烏伐魏作戰

個人分析:小說中的朱然不是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實際上他也顯然絕不會在公元221年就這麼戰死疆場。朱然是東吳歷史上較著名的一位後期重要武將,《三國志》記述陸遜在過去曾因自己對襄樊得勝後的關羽進行合理分析而得到了都督呂蒙的深度認可,事後更是被後者極力推舉來擔當出兵陸口的總指揮,擊敗關羽留下戰果;然而在荊襄爭奪戰以後,呂蒙的病情卻突然加重,孫權也由於擔心其今後無法再為自己所用而感到十分焦急,此時此刻的呂蒙竟斷然舉薦了先前同樣隨軍征討關羽,並在起初曾平定了山越動亂的孫權舊故朱然來擔負這一大任。呂蒙死後儘管相對有所聲望的依舊是陸遜,但朱然亦是在他的指揮下奮戰猇亭,甚至與之一同道破了曹丕的思量,在僅僅只過了一年的時間裡督戰江陵守護要地,成功脫己國於萬般險境中。

登場值:8.5分,退山越、襲關羽、戰猇亭、保江陵,朱然的各種事跡都體現了他自身具備的優秀素質。不過就年齡來說,朱然比起陸遜竟是要大一歲,但後者卻還早亡了朱然四年,這其中的緣由相信大家也都明白。陸遜曾涉足了“二宮事件”並與太常顧譚、大將軍諸葛恪、驃騎將軍朱據、會稽太守滕胤等人坐擁於太子孫和一邊,因孫權的多次斥責冷落而死;與此同時其子施績也亦投其中,都在《三國志·吳主五子傳》皆有引注。那麼問題來了,那就是為什麼唯獨朱然一人遲遲在那段時期顯得特別沉靜,而以至到了赤烏末年早已年老稀糊的吳大帝都不忘揮淚緬懷他的過去?道理很簡單,朱然作為一個鎮守邊境的將領常常遠離了東吳內部鬥爭的核心地,促使兩者接觸的機會本來就很少;其次更是有朋友評價朱然是個不怎麼會隨便發表意見的人,並且只有他認為說了有效果的時候才可能願意去嘗試;以這點來看我們或且不談“二宮”,即便是相比陸遜在黃龍二年上疏求減賦稅而不果、張昭在嘉禾元年極力阻止孫權遠征遼東最後鬧得雙方點火燒門這些事後,我們還是幾乎不能發現朱然有在更多決策性問題上與當朝發生過一系列正面衝突或矛盾。現在回想起前文說過的諸葛瑾,朱然似乎也在無意間形成了一道自己的“屏障”,甚至他的兒子也未因這些奪嫡之爭而受到什麼牽連,這便是為何陸遜朱然二人的命運在最終會截然不同的一部分原因。另外,文獻上描述的朱然是個身長不足七尺的小個子將軍,而他所散發出的氣質能以“氣候分明,內行脩絜”來形容。

最值得登場武將-吳國 真三國無雙未登場武將介紹 真三國無雙8有哪些新武將

祝賀朱然首次在7M中登場!形象刻畫為陸遜的競爭學習者、火計愛好家。


陸抗—祖榮興衰系荊州,將門虎子自俊留

簡介:字幼節,東吳名將陸遜次子,母親為孫策之女。赤烏八年陸遜含恨而沒,年僅二十歲的陸抗在父親下葬之際回都謝恩,並在孫權面前為陸遜辯白終於消除了他先前的猜疑。鳳凰元年,西陵督步闡決意放棄日漸衰弱的東吳轉而見風使陀向西晉倒旗,陸抗在敵軍的數路人馬逼近下堅持死守西陵,破壞江陵水閘有效阻礙晉軍的運糧疏通,迫使在羊祜等人尚未到達之際便已攻克西陵,誅步闡夷三族,一時成功保衛國土。此戰過後羊祜遭貶職,但他亦重新計劃瓦解吳國內部的策略,佔據荊州東部與陸抗各執半疆,達成了一定程度的共同意識以及深厚的友誼。後來陸抗聽聞吳主孫皓荒淫殘暴曾兩度上表其務必以匡不逮關注百姓,並在重病期間依然強調西陵的利害而建議重守之以應急變。公元274年陸抗逝世,後人雲:“抗亡則吳亡”。

主要事蹟:為亡父辯白並反駁楊竺整理的20條罪狀使孫權追悔、作為立節中郎將屯守柴桑保持領地完好與諸葛恪形成正反對比、壽春解救曹魏叛臣諸葛誕擊敗對方偏將軍與牙門將軍、作為孫休西征的第二批將領進攻永安因遭遇荊州刺史胡烈的腹背受敵而失利、西陵之戰以高牆圍困步闡,緊急時刻識破羊祜計策並果斷破壞自己建造的江陵堤堰斷絕西晉的水路運糧拖延敵軍、督守荊州與晉將羊祜達成默契使晉吳兩地和諧共處、反覆上表吳帝孫皓試圖更正其各種不利於朝政發展的做法但未得到認可

涉及戰役二宮之爭、諸葛誕之亂、永安攻略戰、西陵之戰、羊陸之交

個人分析:說起陸抗,人們或許會想起陸遜。而造成陸遜之死的二宮事件的導火索,除了魯王孫霸與太子孫和的皇儲紛爭,許多學者還曾認為其與東吳統治者長期對江東士族崛起所施加的約束與牽制力不無關係,此前的暨豔、呂壹等案例就是很好的旁證,都分別代表了以吳郡四姓為首的江南派系與淮泗南渡勢力間隱約存在的政治利益糾葛。但對於“二宮”來說這些其實都只是側面因素,畢竟隨著時間的遷移,孫吳內部兩股主流集團的人脈交融是在不停演化的,小到我們或且不談南北宗族的某些通婚現象,就光以“二宮”兩方的營中陣容看也並不是南人皆通太子、非南人皆通魯王,由此“地域論”在這個問題上就一定不是可以解釋通的東西了。眾所周知,“二宮”的起因很大程度在於孫權晚年對兩位次子的“嫡庶不分,閨庭錯亂”,以及無法果決立後、縱容長女魯班等。但陸遜被捲入該事件的主要原因應該還是在於當時他身居要職涉及中央政權,對“二宮”這種規模的朝廷內亂不可能做到置之度外充耳不聞。特別是在《三國志·陸遜傳》中提到的顧譚、顧承、姚信等親附太子的人物都與陸遜有親緣關係(原話為“外生”)這點上,陸遜作為丞相更是很難不攪這趟混水。何況孫氏一族轄屬內的南北人士雖然如前所述已逐個有了相互吸融的現象發生,但作為一生都對政治立場有所警覺的孫權本人而言,當他急於要處理各種內部鬥爭的時候也多少會自然地帶有這種“地域色彩”的思想根念,一定程度的控制江東儒學士族可能會對朝政帶來自己並不願意看到的影響。由此,陸遜的犧牲儼然成了一種事實,作為吳郡大姓之一的他在對孫吳忠心耿耿的同時又無疑要維護自己所尊仰的儒家道義奉行長幼之節,才會在最終做出那個缺乏政治眼光卻又不得不做的決定,結果只是惹來了孫權的憤怒與不滿。陳壽曰:“忠誠懇至,憂國亡身”。

登場值:8.6分,陸抗為陸遜伸冤的那年二宮紛爭並沒有結束,但他在赤烏九年卻被孫權賜了個立節中郎將的名頭。這個“立節”,方北辰老師曾解釋過其意味著孫權希望陸抗可以放下父親被逼死的恩怨轉而繼續為王朝效力;也確實,對於那時候的陸抗而言唯一能走的也就只有子承父業這條路。陸抗和步闡的不同,顯然在於他身處自己的特殊立場卻無法以那種極為消極投機的方式來脫離苦境,而這種情況也正是基於陸抗紮根在江東吳郡大族,以及身為將門虎子的那份執著與無奈上,這是沒有選擇的。陸抗的宿敵羊祜也是個在民間頗具影響的靈魂人物,而無雙系列中他們的登場可以作為三分歸晉前最為通俗圓滿的承接。

熱門標籤